陰部瘙癢加異味係咪念珠菌感染?點樣處理?陰部瘙癢(下面痕癢)和異味是很多女性難以啟齒的困擾,一旦出現這些症狀,不少人會擔心:是不是得了念珠菌感染?其實陰部不適的原因多樣,念珠菌感染只是常見原因之一。好多女性因為尷尬或者以為「洗乾淨就冇事」,結果延誤咗治療,令情況不斷反覆。今次就同你分析點樣分辨念珠菌感染症狀、有咩處理方法、同埋喺邊度可以搵到可靠婦科醫生幫手檢查。
陰部瘙癢+異味=念珠菌?先對照症狀表
症狀 | 念珠菌感染 | 細菌性陰道炎(BV) | 滴蟲性陰道炎 |
---|---|---|---|
分泌物特徵 | 白色豆腐渣/乳酪狀 | 灰白色稀薄,黏附陰道壁 | 黃綠色泡沫狀 |
異味 | 無味或微酸味 | 魚腥味(性交後加重) | 惡臭 |
瘙癢程度 | 劇癢,外陰紅腫裂痕 | 輕度瘙癢 | 灼癢感+排尿痛 |
疼痛 | 性交痛、小便刺痛 | 多數無痛 | 下腹墜痛 |
✅ 念珠菌自測公式:
豆腐渣分泌物 + 外陰劇癢 + 無明顯臭味 = 80%概率中招!
點解會感染念珠菌?6大高危陷阱
致病元兇是 白色念珠菌(陰道常駐菌,失衡即爆發):
觸發因素 | 致病原理 | 深圳怡康醫院預防建議 |
---|---|---|
長期用抗生素 | 殺滅好菌,念珠菌獨大 | 抗生素療程後補益生菌7天 |
高糖飲食 | 血糖升→陰道糖原增→菌糧足 | 每日添加糖<25克 |
緊身褲/焗熱環境 | 悶濕環境助菌繁殖 | 改穿純棉內褲,每日更換 |
過度沖洗陰道 | 破壞酸鹼平衡(正常pH 3.8-4.5) | 清水洗外陰即可! 禁灌洗 |
免疫力低下 | 糖尿病/孕婦/壓力大者易發 | 補充維生素D + 鋅增強免疫 |
伴侶交叉感染 | 男性帶菌無症狀,性交後復發 | 伴侶同步外用抗真菌藥膏(如克黴唑) |
及時就醫的 3 個信號,別硬扛
出現以下情況時,提示感染可能加重或合併其他問題,需盡快就醫:
陰部瘙癢持續超過 1 周,居家護理無效;
分泌物帶血,或伴劇烈疼痛、發熱;
懷孕期間出現症狀(念珠菌感染可能增加早產風險,需在醫生指導下用藥)。
懷疑念珠菌感染?先做好這 3 步自我護理
出現陰部瘙癢時,可先進行居家護理緩解症狀,但切忌盲目用藥:
保持清潔但不過度清洗:用溫水沖洗外陰即可,避免使用肥皂、洗液或陰道沖洗(會破壞陰道菌群平衡),每日更換透氣棉質內褲,洗後陽光暴曬殺菌。
避免刺激因素:暫停性生活,避免穿緊身褲、牛仔褲,減少陰部悶熱潮濕;飲食上少吃辛辣、甜食,以免加重炎症反應。
觀察症狀變化:若 3 天內下面痕癢減輕,分泌物好轉,可繼續護理;若症狀加重(如瘙癢影響日常、出現排尿疼痛),需及時就醫。
婦科醫生提醒:“約 30% 的女性曾自行購買抗真菌藥物,但其中 1/3 其實並非念珠菌感染,錯誤用藥會導致陰道菌群進一步紊亂,延誤治療。”
反復發作?這些原因要避開
念珠菌感染復發率較高,約 5%-8% 的女性會出現反復發作,常與以下因素有關:
治療不徹底:症狀好轉後擅自停藥,真菌未完全清除,1-2 周後再次復發。
免疫力低下:長期熬夜、壓力大、患糖尿病或服用免疫抑制劑,會降低陰道抵抗力。
交叉感染:性伴侶攜帶念珠菌但無症狀,同房後導致反復感染,需雙方同時治療。
陰部瘙癢加異味絕對唔可以掉以輕心,尤其當你懷疑係念珠菌感染時,更要盡快搵專業婦科醫生處理,避免病情惡化或傳染俾伴侶。如果你想搵收費合理、環境私密又專業嘅診所,不妨考慮深圳怡康醫院,為你提供快速檢查同合適治療方案。